“所得税费用”科目是事业单位在损益类科目中设置的,用于核算其按规定从当期结余中扣除的所得税。该科目借方反映从当期结余中扣除的所得税,而贷方则反映期末转入“结余分配”科目的所得税额。
资产负债表日,计算确定的当期应交所得税需要借记“所得税费用”,同时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如果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余额大于“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余额的差额,则需要借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贷记本科目(递延所得税费用)和“事业
基金—一般基金”等科目。若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余额期末,将本科目的余额转入“结余分配”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是事业单位在负债类科目中增设的,用于核算由于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的差异产生的影响纳税的金额,以及以后各期转销的数额。
资产负债表日,事业单位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需要借记“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科目,同时贷记“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负债表日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应有余额大于其账面余额的,应按其差额确认,借记“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科目,贷记“递延所得税负债”;反之,如果资产负债表日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应有余额小于其账面余额的,则需要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是事业单位应在资产类科目中增设的,用于核算事业单位确认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资产负债表日,事业单位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需要借记“递延所得税资产”,同时贷记“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科目。资产负债表日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余额大于其账面余额的,应按其差额确认,借记“递延所得税资产”,贷记“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等科目;反之,如果资产负债表日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余额小于其账面余额的,则需要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结余分配—应交所得税”科目是一般事业单位应在“结余分配”科目下设置的,专门反映一般事业单位计算出的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税额。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科目是事业单位应设置的,用来专门核算事业单位缴纳的所得税。“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科目贷方发生额表示事业单位应纳税所得额按规定税率计算出的应当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税额;借方发生额表示实际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税额。该科目贷方余额表示应缴而缴交的企业所得税税额;借方余额表示多缴应退还的企业所得税税额。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