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抵债资产出租怎么进行会计处理?

抵债资产,是指银行在依法行使债权或担保物权的过程中,从债务人、担保人或其他第三方获得的实物资产或财产权利。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1441抵债资产的使用说明,银行取得的抵债资产,应按抵债资产的公允价值入账,入账价值与账面价值(包括计提的减值准备等),其差额计入“营业外支出”科目或贷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取得抵债资产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取得抵债资产支付的相关税费是指银行收取抵债资产过程中所缴纳的契税、车船税、印花税、房产税等税金,以及所支出的过户费、土地出让金、土地转让费、水利建设基金、交易管理费、资产评估费等直接费用。)通过“应交税费”科目进行核算。

银行取得抵债资产后,如果决定将其留作自用,则必须按照相关规定报经上级权力机构批准后,才能转为“固定资产”科目。如果作为出租固定资产,则应按准则规定转为“投资性房地产”科目,并按规定进行核算。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