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一季度,德意志银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消费者的信心较去年大幅上升。这一积极变化不仅反映了人们对未来财务状况的乐观预期,也揭示了中国家庭消费意愿的增强趋势。数据显示,认为自身财务状况好于上一年的受访者比例较去年平均水平高出10个百分点。同时,预期年内收入增加的受访者比例连续两个季度保持增长。
这种乐观情绪的背后,离不开中国政府为促进国内消费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尤其是美国加征关税带来的挑战,中国正通过扩大内需来实现经济增长目标。根据最新公布的专项行动方案,政府承诺进一步加大生育、养育和医疗保障力度,并推动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这些举措旨在解决影响消费的关键瓶颈问题,从而稳定居民收入预期并减轻生活负担。
彭博经济分析师指出,这些政策标志着中国在提振消费需求方面的持续努力。“政府正在针对关键领域出台具体措施,例如减轻育儿成本、改善医疗服务和优化养老体系,这为消费者信心的提升奠定了基础。”他说,“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从实际数据来看,中国消费市场的复苏已初见成效。今年前两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幅度超出市场预期,显示出消费者支出的强劲反弹。调查显示,高达52%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增加可自由支配支出,这是过去一年中的最高比例。值得注意的是,35岁以上的中国一线城市消费者表现出更强的消费意愿,这可能与资产价格上涨(如股票市场表现)密切相关。
德意志银行分析认为,自去年9月以来,中国政府推出的多项刺激政策有效提升了城市居民对未来收入的预期。此外,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也在增强。截至今年,某知名指数公司编制的跟踪中国概念股表现的相关指数已累计上涨超过20%,表明资本市场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持正面态度。
德意志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熊奕表示:“当前消费者信心的回升为政府提供了绝佳时机,使其能够通过精准施策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他认为,随着更多支持性政策的落地,中国有望实现更加平衡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模式,而消费将在其中扮演核心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