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召开的3月份议息会议上,美联储继续维持了“观望”的政策基调。当前的政策利率保持在去年12月设定的【4.25%,4.50%】区间内,降息路径也未进行任何调整。此外,美联储还进一步放缓了缩表的步伐,将每月的缩表规模从600亿美元缩减至400亿美元(主要通过降低每月对美债赎回规模,从250亿美元下调至50亿美元)。与此同时,在最新的经济预测中,美联储上调了失业率和通胀的预期:预计到2025年底,失业率将上升0.1%至4.4%,PCE年涨幅则将达到2.7%,核心PCE年涨幅更是上调至2.8%。与此同时,美国经济增速被下调了0.4个百分点至1.7%。
回顾本轮利率周期,在2022年至2023年的加息过程中,美国成功抑制了通胀,同时就业市场并未受到明显破坏。而在2024年9月至今年年初的降息过程中,美联储通过降息稳定了就业市场和整体经济,并成功避免了通胀的显著反弹。然而,根据最新的经济预测,美国经济似乎正朝着不利于美联储利率政策的方向发展——通胀预期有所恶化,就业市场也开始出现疲软迹象。尽管目前尚无法确定美国经济是否已经进入“滞胀”状态,但可以肯定的是,影响美联储利率政策的因素正在逐渐增多。
随着基本面预期的变化,围绕美国经济和市场的两个重要叙事也在发生改变,并开始反映在市场价格中。
1.疫情后美国经济的快速复苏一度引发了“美国经济例外论”的讨论。然而,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宫后,其政策对经济造成了更为复杂的影响,导致政策部门和微观经济主体对未来变化感到迷茫,经济预期因此迅速恶化。例如,亚特兰大联储自2月28日起便持续预测美国经济将在今年第一季度出现负增长,目前预测值为-1.8%,而在此之前这一数值一直稳定在3%左右。
2.中国DeepSeek的大语言开源模型在AI算力成本上的突破,打破了以OpenAI为主导的“闭源”和“高算力”大语言模型演进路径,从而扭转了美国在AI领域领先的固有认知。今年以来,纳斯达克指数累计跌幅已超过10%,美股“七姐妹”总市值也从年初的17.61万亿美元缩水至15.06万亿美元,跌幅高达14.48%,创下近三年来最大季度跌幅。
随着上述变化和约束条件的持续演变,美联储的“观望”期正在快速缩短,鲍威尔需要在“通胀”与“就业”之间做出关键选择。从他关于“关税导致的通胀是一次性因素”的表态来看,此次鲍威尔更倾向于“侧重就业”。这意味着,美联储可能从关注“通胀曲线与失业率曲线”的双斜率转向更加注重“就业曲线”的单一斜率。一旦完成这一转变,美联储或将对当前的降息路径进行重大调整,例如加快降息节奏或提高单次降息幅度,以更好地应对经济和就业市场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