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教授提出的。
2022年12月11日,由**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中国全球经济治理 50 人论坛、《国际经济评论》编辑部共同主办的“第十届亚太经济与金融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本届论坛主题是“高水平对外金融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会议特邀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教授发表了演讲。本文根据演讲内容整理,并经本人确认。
管涛,系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
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 2009年,我国启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2015年1月,我国央行首次正式提出“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 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019年,我国GDP占全球17%以上。今年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18.3%,预计全年GDP增速将达到8.5%左右,成为主要经济体中增速最高的国家。
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政府在2009年提出的一项战略目标,旨在推动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的使用和交易,并逐步将其作为国际贸易与投资、外汇储备和跨境支付等领域中的重要货币之一。此举旨在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自2009年以来,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其中包括签署跨境货币互换协议、设立离岸人民币市场、发行海外离岸人民币债券等。
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政府提出来的。自2009年以来,中国政府开始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旨在提高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的地位,增强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同时降低对美元的依赖。
为此,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扩大离岸人民币市场、签署人民币互换协议、设立人民币清算机构等。经过多年的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面临很多挑战。
人民币国际化对于我国有利也有弊。有利之处在于可以促进我国跟世界各国的金融和经贸联系,增强我国的影响力,能够让我国对世界经济有更大的掌控权。甚至能够重塑世界经贸体系和国际政治格局。
但是也有缺点,人民币国际化同时会让我国与世界经济更深度的绑定,受世界经济的影响会越来越大。
要说人民币开始跨境使用可以追溯到2003年,当时是首次允许了边境贸易使用人民币结算、和香港签署了CEPA协议并且委任了中银香港为香港人民币业务清算行。不过人民币国际化相关政策的密集出台是从2010年开始的,比如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扩大到20个省市地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