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套人民币是中国人民银行于1962年4月15日开始发行的。与第二套人民币比价相等,并在市场上与之混合流通。这套人民币与第二套人民币相比,取消了3元纸币,增加了1角、2角、5角和1元四种金属币。纸币中“中国人民银行”六字是由马文蔚先生所书写。票面上两方印章分别为“行长之章”和“副行长章”。纸币背面印有用汉语拼音、蒙古文、维吾尔文、藏文、壮文书写的“中国人民银行”字样。第三套人民币1962年4月20日发行枣红色1角纸币起,到2000年7月1日停止流通,前后历时38年。
人民币,小数点后面三、四位叫啥,要明确该数字是以什么为单位,如果个位数是以元为单位,那么小数点后的三四位是厘、毫位,虽然人民币基本单位没有厘、毫,但有的计算需要精确到厘、毫;如果该数字个位数以百元为单位,那么该数字小数点后第三四位是角、分位。总之,要明确该数字的个位数以什么为单位,方能回答该数字小数点后三四位叫啥。
人民币的小数点后第三位叫厘、第四位叫毫,仅为货币计算单位、无实际货币。基准单位叫元(圆),小数点后第一位叫角、第二位叫分,有实际货币。在数学中,以小数点为分界线,小数点右边依次为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万分位,分别位于小数点后1位,小数点后2位,小数点后3位和小数点后四位。
人民币上有四个少数民族的文字,包括藏文、维吾尔文、壮文、蒙古文。比如:面值为100元的翻译过来意思是:中国人民银行100元。人民币上采用少数民族文字,既体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之间的大团结,又反映了我国少数民族文字的演变过程。
我国目前流通的第五套人民币纸币上,除了汉字和汉语拼音之外,还有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壮族四个少数民族的文字。这些少数民族文字印在背面左上角,具体内容均为“中国人民银行某元”。
100元的是人民大会堂
50元的是布达拉宫(西藏拉萨)
20元的是广西桂林漓江山水
10元的是长江三峡
5元的是 山东泰山
1元的是杭州西湖 三潭映月
人民币背面图案选择原因是:因为那些图案都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景点。西藏和广西是自治区,人民大会堂在北京代表人民民主政权,这些图案是有政治因素在内的,体现了民族团结的意愿(布达拉宫、桂林山水甲天下,人民大会堂);而三峡,泰山,西湖也都是我国在世界上驰名的著名景点,这些图案有山有水,通过图案反映了我国风光旖旎的锦绣河山和民族团结。这就是人民币背面图案选择的由来。
人民币上面那些小点是,人民币上的盲文面额标记。 钱币是最大众化的交易媒介。为了适应盲人这一特殊群体的需要,我国在第四套人民币一一纸币上开始设计使用了盲文面额标记,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关怀和爱护,也体现了国家的文明和进步。
我国目前流通的第五套人民币纸币上,除了汉字和汉语拼音之外,还有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壮族四个少数民族的文字。这些少数民族文字印在背面左上角,具体内容均为“中国人民银行 某元”。
逗号是千分号,三位数一分,小数点左边是元,右边是角分。数钱时可以忽略逗号 如:12,345.67表示一万二千三百四十五元六角七分。判断金钱的正则表达式,判断内容有:
1、必须为数字;
2、可以有小数,小数点后只能有2位小数;
3、可以有千分位符号,千分位必须用字符型的“,”逗号分隔;
4、数字中间可以有空格,去掉空格后判断;
5、可以直接依小数点开头,如".53",被解析成为“0.5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