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至1994年间香港股市的"摩根震荡" 1993年国际著名投资银行摩根斯坦利带动国际基金疯狂涌入香港,给香港股市带来了巨幅震荡。也促进了香港证券市场的国际化。 1993年时由于中英谈判出现僵局,政治形势对香港股市十分不利。但香港股市的表现却出人意料。1993年整个大市"牛气"冲大,恒生指数从年初的5437.8反复上行,1993年2月15日突破6000点达6049.44,1993年12月24日时已突破了11000点达11039.84点。"牛气"一直持续到1994年年初,1994年1月3日恒生指数突破12000到达12086.49,1994年1月4日香港股市上升至当时的历史高点12559。此后,香港股市出现了转变,不断下滑,1994年1月4日之最高点,跌幅达36.8%。如此大的震荡幅度,在香港股市历史上是不多见的,究其原因,是美资摩根斯坦利为首的国际基金在其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1993年1994年国际基金在香港证券市场翻云覆雨,使得恒生指数发生了令人目瞪口呆的洗礼,被国际投资界称为"摩根震荡"。 以摩根斯坦利为首的国际基金在1993至1994年间的活动对香港证券市场的国际化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主要表现往以下几个方面: l.投资者国际化的程度向更高的阶段发展。摩根斯坦利作了港股的伯乐,港股一经品评,身价便不同凡响,吸引国际基金纷纷涌人香港,外资对港股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从而使香港在为一个更加开放的市场。(不过细读案例的话香港媒体也起到了相当的推波助澜作用,诱使中小投资者纷纷入场) 2.港股进人了24小时交易。自摩根斯坦利在美发行AMEX港股30指数认购认股证起,港股进人了24小时交易。香港证券市场的投资者基础得到了扩大,港股的流动性和知名度大大提高。 3.摩根斯坦利给香港本地投资者上了一堂现代投资艺术课。摩根斯坦利等国际基金登陆香港,向香港本地股民展示了现代投资技巧,特别是运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的艺术,在使香港本地投资者遭受惨重损失之余,也加速了他们的成熟的进程。
股市三期说的是牛三期。
1、牛市第一期。通常是在市场最悲观的情况下出现,这时投资者对市场己经完全心灰意冷,不计成本抛出所有股票准备离开市场,这时正是吃进入货的良机。有远见的投资者身处整体经济不景气阶段,通过对各类经济指标和形势的分析,预期市场正处在黎明前黑略的时期,情况即将发生变化,开始逐步选择优质股限价买入,这是牛市三期如何操作股票的要点之一。
市场的成交虽然还处于低迷状态,但己出现微量回升。经过一段时间的低徊,许多股票己从盲目抛售者流到理性吸纳者手中。市场在回升过程中又经常会出现回落,但每一次回落的低点都比上一次高,于是吸引新的投资者入市,市场交投开始活跃。这时候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和公司绩开始好转,盈利增加引起投资者的注意,进一步刺激入市的兴趣。
2、牛市第二期。这时市况虽然明显好转,但是熊市的惨跌使投资者心有余悸。当股价升至某个水平时投资者常常会裹足不前,但市场发展仍然是乐观的,大市基调良好,这使市场出现一种非升非跌的僵持局面。股价在较高水平上反复,这段时间可能维持几个月甚至超过一年,主要视上次熊市造成的心理打击的严重程度而定,是牛市三期如何操作股票的重点。
3、牛市第三期。经过一段时间的徘徊僵持后,股市的成交量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进入市场。大市的每一次回落与调整不是令投资者退出市场,反而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跟进。市场投资情绪高涨,充满一片乐观气氛。同时,公司的利好消息也不断传出,例如盈利倍增、收购合并等。上市公司也趁机大举集资或送股或将股票分拆以吸引中小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