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他完成了华夏大一统,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奠定了中国本土的疆域,为什么秦始皇被称为“祖龙”呢?
我们需要解释一下“祖”和“龙”的含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祖”有着开始的含义,而“龙”则是人君的象征,将秦始皇称为“祖龙”,意味着他是开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皇帝的始祖。
秦始皇之前的各国诸侯都被称为“君”或“王”,而在战国后期,秦国与齐国曾一度称帝,但这一称号在当时并不同行,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他认为这些称号都不足以彰显他的功绩,于是创造性地将“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并,称为“皇帝”,以彰显他的权力与地位。
秦始皇在位期间,他推行了一系列的**集权措施,如实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统一度量衡等,使国家实现了政治、经济、文化的高度统一,他还北逐匈奴,南征百越,扩大了我国的疆域,这些伟大的功绩使得秦始皇在我国历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祖龙”这个称呼,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三十六年,有人预言“今年祖龙死”,同年,秦始皇派遣使者到北方查看,使者回来时遇到了一个人,这个人交给他一块玉璧,并说今年祖龙死,使者回来后将此事告诉秦始皇,秦始皇看过玉璧后发现,它是当年祭黄河的玉璧,后来,北方出现彗星,彗星陨落之地发现陨石之上写着“今年祖龙死”五个字,秦始皇下令杀死附近所有居民,之后开始最后一次巡游,于当年六月病死在沙丘。
秦始皇被称为“祖龙”,是因为他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皇帝的始祖,他完成了华夏大一统,建立了**集权的强大国家,并开创了皇帝制度。“祖龙”这个称呼也蕴含了人们对秦始皇伟大功绩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