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国际骨质疏松日:了解骨质疏松,守护骨骼健康
10月19日是国际骨质疏松日,这是一个旨在提高公众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和重视的全球性节日,以下是关于这一节日的名词解释和相关知识科普。
名词解释:
国际骨质疏松日
国际骨质疏松日是由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起,旨在提高全球范围内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和预防的节日,自1996年起,每年的10月19日被定为国际骨质疏松日。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从而导致骨折风险升高的代谢性骨病,骨质疏松症常见于老年人,尤其是女性,但年轻人也可能因不良生活习惯或疾病而患上此病。
相关知识科普:
1、骨质疏松症的成因
遗传因素:家族中如果有骨质疏松症的病史,患病的风险会增加。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骨骼的矿物质密度会逐渐下降。
性别因素:女性因雌激素水平下降,更容易患骨质疏松症。
生活方式:缺乏运动、吸烟、过量饮酒、高盐饮食、缺乏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等都会增加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2、骨质疏松症的症状
疼痛:骨痛是骨质疏松症的常见症状,尤其是在活动后。
骨折: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折风险显著增加,尤其是脊椎、髋部和手腕。
身高缩短:随着脊椎压缩性骨折的发生,患者可能会出现身高缩短的现象。
3、预防骨质疏松症的方法
增加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通过饮食或补充剂来确保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摄入。
规律运动:进行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增强骨骼强度。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增加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定期检查:特别是中老年人和有骨质疏松症家族史的人,应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
了解国际骨质疏松日,关注骨质疏松症,对于提高公众健康意识、预防疾病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合理的饮食、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的健康检查,我们可以有效地降低骨质疏松症的风险,享受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