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是发生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地区的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气旋,当热带洋面上的海水温度超过26℃,且大气环流条件有利于热带气旋的发展时,便可能形成台风,台风的特点是拥有强大的风力和降水,能够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对沿海地区造成严重破坏。
台风的命名方式有着独特的历史和规定,在台风命名的方法上,国际上统一的热带气旋命名法是由热带气旋形成并影响的周边国家和地区共同事先制定的一个命名表,然后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这个命名表首先给出英文名,各个成员国家可以根据发音或意义将命名译至当地语言。
台风命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据说,首次给台风命名的是20世纪早期的一个澳大利亚预报员,他把热带气旋取名为他不喜欢的政治人物,借此,气象员就可以公开地戏称它,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简称WMO)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决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并决定从2000年1月1日起开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
新的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的一个命名表,然后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命名表共有140个台风备用名字,这些名字大多具有文雅、和平之意,如茉莉、玫瑰、珍珠、莲花、彩云等,这套命名表是由世界气象组织所属的亚太地区的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分别是中国大陆、柬埔寨、朝鲜、中国香港、日本、老挝、中国澳门、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以及越南。
当一个热带气旋名称被使用,造成某个或多个成员国家的巨大损失,这个名称将会永久除名并停止使用,遭遇损失的成员国家可以向WMO提出上诉,将名称除名,中国的“玉兔”、“悟空”等名字就在这个命名表中。
台风的命名方式是一种国际协作的结果,旨在方便人们关注和记忆台风,加强国际区域合作,减少台风带来的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