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182年-252年),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他是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统治江东地区长达二十四年,是三国时代统治者中最长寿者。
孙权的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而掌事,成为一方诸侯,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与刘备建立孙刘联盟,并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派吕蒙成功袭取刘备的荆州,使其领土面积大大增加。
孙权在位期间,他注重发展经济,实行屯田制度,设置郡县,剿抚山越,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他还多次派人出海,扩大吴国的海外影响力,黄龙元年(229年),孙权正式称帝,建立东吴政权。
孙权在晚年时期,继承人问题处理不当,引发群下党争,朝局不稳,太元元年(252年),孙权病逝,享年七十一岁,他的去世标志着东吴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他的儿子孙亮继位,继续维持东吴政权的稳定。
孙权是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智慧和决策为江东地区的繁荣和东吴政权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长寿命也让他见证了三国时期的起伏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