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马拉松,又称全马,是马拉松比赛中距离最长的一个项目,其赛程长度为42.195公里,这个长度是如何确定的呢?它源于公元前490年发生的一场战役,即希波战争,为了庆祝胜利,当时雅典人派出士兵菲迪皮茨奔跑回雅典报喜,他跑了约42公里的路程,到达雅典后因体力透支而去世,为了纪念这一事件,1896年现代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马拉松赛跑这个项目被设立,并将赛程长度定为42.195公里。
全程马拉松不仅是对参赛者体能的极限挑战,更是对其意志力的考验,在比赛中,参赛者需要保持稳定的配速和步频,以完成这漫长的赛程,配速是指跑步者每跑一公里所需要的时间,如全程马拉松赛跑者希望破四(即跑进4小时),那么平均配速就需要保持在约4分45秒/公里,步频则是指跑步者每分钟迈出的步数,保持较高的步频有助于提高跑步效率。
在全程马拉松比赛中,参赛者可能会遇到所谓的“撞墙”现象,即在比赛进行到35公里左右时,由于体力消耗过大、跑步速度过快或比赛距离超过平时训练距离等原因,跑步者会感觉到难以继续前进,如何应对这种现象,是提高马拉松比赛成绩的重要一环。
全程马拉松比赛还有一些专业术语,如PB(Personal Best,个人最佳成绩)、BQ(Boston Qualify,波士顿马拉松报名门槛)等,PB是指跑步者在某一距离上的个人最佳成绩,而BQ则是指跑步者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全程马拉松,才有资格报名参加波士顿马拉松。
全程马拉松是一项既考验体能也考验意志的运动,对于跑步爱好者来说,了解相关知识,做好充分准备,才能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而对于普通观众,关注全程马拉松比赛,也能从中感受到运动的魅力和参赛者的拼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