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怎么灭亡的?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族建立的第一个全国性大一统王朝,它的建立和发展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元朝的建立始于1206年,当时铁木真被推举为蒙古帝国的大汗,号成吉思汗,随后,蒙古帝国开始对外扩张,先后攻灭了西辽、西夏、花剌子模、东夏、金国等国,1271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在北京建立起元王朝,标志着元朝正式开国。
元朝的统治在中国持续了98年,直到1368年,元朝的灭亡主要是因为其政治黑暗、民族歧视和政治压迫政策,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政局不稳,皇帝大多不理国政,贪图享受,腐化至极,经臣钩心斗角,欺上瞒下,朝廷横征暴敛,经济越来越衰,激起广大人民的反抗,各地农民起义不断,指向元朝。
在元朝后期,统治者不断向人民收取各种名目繁杂的赋税,人民被压迫被掠夺更为严重,早在泰定二年(1325年)就发生了河南赵丑厮、郭菩萨领导的起义,元惠宗至正十一年(1351年)发生刘福通红巾军起义,元朝统治阶级内部却在为争权夺利而互相征战,因此加速了元朝灭亡的进程。
元朝在对外征讨上也遇到了挫折,元朝曾先后征讨日本、越南等地,但在征伐日本战争中失败,元朝中期皇位频繁更迭,政治始终没有上轨道。
朱元璋开始北伐,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的率领下,于1368年八月攻陷元大都,元惠宗北逃,元朝在全国的统治结束,北迁的元政权退居漠北,仍沿用大元国号,与明朝对峙,史称北元,1370年,元惠宗在上都(今会宁)病逝,元朝的灭亡彻底完成。
元朝的灭亡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标志着明朝的兴起,也开启了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个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