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是战国时期秦国的重要政治家和改革家,他的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商鞅的改革并非一帆风顺,他遭遇了来自贵族和百姓的强大阻力,在他的变法过程中,他采取了一系列严厉的措施,如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这些变革推翻了传统的制度和生活方式,对百姓造成了伤害,商鞅实行严格的刑法,包括连坐法,并对商人及战争的家属施加了沉重的负担,这导致人民对商鞅变法产生了强烈的不满。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商鞅失去了最重要的支持者,商鞅的敌人开始趁机反击,公子虔诬陷商鞅谋反,秦惠文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亡至边关,但无法证明自己的清白,为了自证清白,商鞅返回咸阳,来到秦宫门前,向秦惠文王诉说自己的冤屈,秦惠文王下令处死商鞅。
商鞅被杀时,秦国百姓对他欢呼雀跃,这是因为在商鞅变法的过程中,他的严刑峻法使人民生活在恐惧之中,而且他的重农抑商政策对商人及战争的家属施加了沉重的负担,尽管商鞅的变法使秦国国力大增,但人民的生活变得更加艰难,因此在商鞅被杀时,百姓对他并无同情。
商鞅的改革虽然在当时遭到了反对,但他的变法措施对秦国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他的统一度量衡措施为秦国的贸易和税收提供了便利,也为后来的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商鞅的变法是中国古代变法运动的一次重要尝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