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惇是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字元让,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是西汉开国元勋夏侯婴的后代,他在三国历史中以其勇猛和忠诚而闻名。
夏侯惇年轻时以勇气闻名于乡里,曹操起兵时,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将领之一,他多次为曹操镇守后方,曾率军民阻断太寿河水,筑陂塘灌溉农田,使百姓受益,功勋卓著,他历任折冲校尉、济阴太守、建武将军,最终官至大将军,封高安乡侯,追谥忠侯。
关于夏侯惇的死因,历史记载并不明确,但普遍认为他是病逝的,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故,曹丕登位,曹丕于二月已卯日拜夏侯惇为大将军,夏侯惇在建安二十五年四月庚午日便去世了,曹丕穿上素服到邺城东城门发丧,并赐夏侯惇谥号为忠侯,夏侯家也获得了优厚的待遇。
夏侯惇一生虽多在军旅,但他仍不忘治学,他常亲自迎师,虚心求教,他为人俭朴,所得赏赐全部分给将士,他一生不置产业,至死家无余财。
夏侯惇是三国历史上一位英勇、忠诚且富有学识的名将,他在军事上有着卓越的贡献,同时在学术上也有所追求,他的生活和事迹为我们提供了关于那个时代将领生活的宝贵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