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徐汇人工智能产业集群获评国家级“优秀”

获得点赞!徐汇人工智能产业集群被评为国家级“优秀”

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组织了对第一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评估。最近,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发布了第一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评估结果,上海徐汇区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被评为“优秀”等级

今天,让我们走近徐汇人工智能产业集群,解析获评“优秀”的奥秘。

从“企业集聚”看实力

徐汇是上海市首个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创新要素活跃、产业基础扎实、地理位置优越。目前,徐汇区集聚了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期智研究院、三大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等顶尖科研机构和企业创新平台,创新高地初步成型。此外,还汇聚了包括安谋、腾讯、商汤等领军企业在内的近800家企业和机构,2022年总产近千亿、近五年年均增长34.2%,产业规模稳步增长

在大模型和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徐汇区已汇聚了相关企业和机构近200家,包括互联网大厂、AI企业、生态链场景公司等多元参与者。近期,全国首批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备案的8家大模型机构企业中,徐汇区占3家;两批次《境内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清单》中,上海共21个,其中徐汇区占16个,产业集聚度、显示度、影响力走在全国前列,为打造大模型和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态集聚区打下基础。

在数字文娱、生命健康、金融科技等领域,徐汇拥有大量数据链主和技术服务企业,目前已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相关产品40余个,并且区内企业之间已初步形成生态合作。

从“政策引领”角度探讨生态问题

今年7月,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徐汇发布全市首个人工智能大模型专项政策《徐汇区关于支持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重点围绕创新体系构建、产业集聚发展、产业生态营造三个层面,提出15条具体政策,系统强化算法、算力、数据、应用、治理等要素支撑,加快形成底层技术突破发展、行业应用多点开花发展局面。

特别是针对大模型训练、优化可能面临的算力瓶颈,《若干意见》每年将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不超过算力成本的30%、最高1000万元的资金支持。同时,还首创性地提出算法备案等奖励条款,鼓励企业履行《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政策法规要求。

《若干意见》已完成公开意见征询,预计于今年底正式施行。徐汇区还将结合全区政策体系,重点面向全球招揽人才、打造投促合作伙伴矩阵,加速大模型和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态集聚,进一步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模型创新策源地,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赋能和产业健康发展。

从“创新社区”看发展

今年9月,上海“模速空间”创新生态社区暨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生态集聚区落户徐汇滨江。这里将争取成为各类通用大模型、垂类大模型、大模型应用创新初创项目落地徐汇乃至上海的第一站,以最高优先级政策支持,打造“全国领先、配套最好、最具竞争力的大模型创新社区”。

在这里,“模速空间”正围绕“1 1 5 N”功能体系加快布局,联合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国家高端专业智库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机构,打造开放数据平台、测试服务平台、算力调度平台、融资服务平台、综合服务平台等五大公共服务平台,其包括基座模型、开放数据、算力调度、能力评测、备案辅导、融资服务、综合服务等公共服务,为入驻企业夯实要素保障。同时,还打造了若干行业级生态社区,推动各类垂直场景小模型“首发首秀”。

目前,上海“模速空间”创新生态社区的第一期已经投入使用,占地近万平方米,有19家大型模型企业率先入驻。未来,第二期和第三期将在数字谷、传媒港、漕开发等地区继续推出大型模型生态空间,总规模预计将达到10万平方米。在空间载体、支持政策、产业发展等方面将形成连续的支持体系,从孵化培育到成长扶持、发展壮大,构建全生命周期的培育体系

下一步,徐汇区将持续发挥人工智能产业集群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上海人工智能产业更好发展。同时,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培育创新沃土、汇聚创新资源,持续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创新力量充分涌流。

来源:上海徐汇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