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链技术,如同连接孤岛的桥梁,让不同的区块链系统能够相互通信和协作,共同构成一个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每个区块链都可以专注于特定的任务,从而赋予整个生态系统更大的灵活性。随着各种各样的区块链涌现,跨链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推广1. 资产跨链转移与互换
各种公链项目催生了大量的数字资产。如何实现不同数字资产之间的交易和兑换,一直是跨链技术的重要应用场景。这包括公链数字资产(代币)的互换,以及联盟链或私有链上链下资产数字化后的互换或转移。这里的链下资产可以是黄金、石油等有形资产,也可以是证券、股票等无形资产。
随着区块链应用场景的拓展和联盟链的快速发展,数字资产之间的互换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区块链技术的期待。以国家数字货币为代表的主权公链,以及以传统资产上链为代表的商业联盟链的出现,对跨链需求中资产互换提出了更细致的要求。
2. 数据跨链共享
这里的数据包括存储在链上的存证数据、数据操作的链上凭证等证据数据,以及存储在链下的索引数据、原始数据等检索数据。与传统数据共享时系统可以容纳的海量数据不同,区块链系统中存储的数据需要由区块链完成背书。但由于不同区块链系统的数据格式、存储方式、背书方式等存在差异,导致存证和凭证数据无法在不同系统中互认。
3. 跨链业务协同
指在不同区块链系统相关业务场景下,实现业务数据的共享、业务逻辑的互联、业务范围的互补。随着联盟链的不断发展,承担相同业务能力的企业级联盟链数量逐渐增加,同一业务场景下的业务数据、业务逻辑和业务范围被割裂在不同价值体系的区块链内,亟需扩展不同区块链的业务协同能力。
实现跨链技术的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网络可能会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实现区块链互操作性,以促进跨多个链的交易,而无需涉及第三方或中心化解决方案。以下是一些跨链通信的方法:
原子互换:
原子互换并非真正的跨链通信形式,因为两条链实际上并不直接通信。但该机制允许用户协调跨链交易,促进一种加密货币直接在点对点交易中与另一种加密货币进行交易。
无状态SPV:
它允许足够先进的智能合约来验证工作量证明历史记录的子集。无状态SPV可以适应各种用例,因为它们相对便宜。
中继器:
中继器允许特定链上的智能合约验证其他链中发生的事件。中继器可以按需验证链的整个历史记录和特定的标头。中继方法在中继器的安全性和操作成本之间进行权衡。然而,中继器的操作通常非常昂贵。
合并共识:
该方法使用中继链来允许链之间的双向互操作性。为了强制执行合并共识,需要从头开始将其构建到链中。ETH2.0和Cosmos等项目使用合并共识。
联盟:
一组选定的可信方可以利用联盟来确认一条链上另一条链上的事件。联盟很强大,但它需要信任第三方。这是它的主要局限性,因为它打破了区块链去中心化的每一个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