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传声筒:美联储开启温和降息周期,未来决策分歧巨大

美联储于当地时间周三批准下调利率25个基点,这是过去九个月来的首次降息。官员们判断,近期劳动力市场的疲软态势已超过通胀反复带来的阻力。

略超半数的官员预计今年还将进行至少两次降息,这意味着在10月和12月剩余的两场会议上可能连续采取行动。这份经济预测概要暗示着政策立场正朝着更广泛关切就业市场裂缝的方向转变——当前环境因重大政策调整而复杂化,这些调整使得经济走势愈发难以研判。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求职者与就业人数增长率的近期下滑“无疑引起了所有人的关注”。他在7月记者会六次提及“下行风险”后,本周三明确表示:“如今下行风险已成为现实”

美联储精心起草的会后声明直指这些担忧,称降息是“基于风险平衡变化”的合理举措。声明不再沿用此前对劳动力市场“稳健”的表述。

12位美联储投票委员中,11人支持25个基点的降息。唯一持异议的是本周刚确认加入理事会的美联储理事斯蒂芬·米兰(Stephen Miran),他此前担任白宫高级顾问,主张更大幅度的50基点降息。

预测数据预示未来决策可能引发更大分歧:19位与会官员中,7人预计今年不再降息,另有2人仅支持再降一次。多数官员认为,在目前经济活力稳健(即便略有放缓)的展望下,明年无需进一步大幅降息。

此前由于劳动力市场表现坚挺且通胀持续顽固(今年通胀始终徘徊不前或逐步攀升),官员们一直不愿降息。鲍威尔坦言:“不存在无风险的决策路径。”在同时面临通胀攀升与就业疲软的双重风险时,“政策抉择变得异常复杂”。

本次议息决议诞生于美联储承受空前政治压力的背景之下——通常情况下美联储被允许独立于直接政治干预运作。特朗普数月来持续抨击鲍威尔对降息的迟疑态度。参议院共和党人于周一晚间确认米兰的理事任命,他在周二上午美联储开启为期两天的议息会议前宣誓就职。目前从白宫无薪休职的米兰表示,明年年初美联储任期结束后可能重返政府岗位。

上月特朗普曾试图以抵押贷款违规为由罢免美联储理事丽莎·库克(Lisa Cook),此举堪称史无前例。库克通过法律途径挑战该决定,联邦上诉法院本周维持下级法院判决,允许其留任并参与本次会议。

鲍威尔强调总统的批评未影响美联储决策。近期市场持续反弹,包括鲍威尔上月在那场备受关注的演讲中暗示本周可能降息后出现的上涨。

本次降息将使基准联邦基金利率降至4%-4.25%区间,为近三年最低水平。信用卡欠款消费者和拥有浮动利率贷款的小企业将获得即时缓解。抵押贷款利率等长期借贷成本对单次美联储动作敏感度较低,但随着投资者预期后续温和降息,这些利率近期已有所下降。

2024年9月至12月期间,美联储曾累计降息1个百分点,将利率从二十年高位下调,以避免通胀大幅全面回落后经济出现不必要的疲软。但随着经济增长增强和通胀粘性显现,官员们随后暂停了降息进程。

政策制定者正驾驭着经重大政策实验重塑的经济格局。特朗普实施的关税措施远超第一任期水平,推高了制造商和小企业成本。随着企业调整供应链和定价策略,对消费者价格的全面影响尚不明确。移民限制加剧则通过减缓劳动力增长,可能进一步抑制就业增速。

部分政策官员更关注持续四年多高于美联储目标值的通胀数据。他们担忧企业和消费者可能逐渐适应价格上涨,导致通胀更具持续性。同时对于在股市创新高、新减税措施未来数月可能刺激经济的背景下承诺更激进降息感到不安。

另一些官员则担心,2022-2023年为抗击通胀大幅加息的政策滞后效应,可能导致劳动力市场出现非期望性疲软,特别是在对利率敏感的房地产行业已显颓势之际。

多位官员承认关税可能短期推高价格,但警告进口商品和原材料成本上升可能挤压企业利润率,进而抑制招聘。此外,当企业转嫁成本时,进口税将削弱消费者购买力。

美联储官员全年都在辩论如何平衡这些矛盾。鲍威尔引导同事走向降息的决定,实则基于一项研判:通胀风险或许更易管控,美联储应承受更多通胀风险以避免劳动力市场遭受更深层冲击。

自7月下旬上次会议以来,就业图景已显著变化。当时数据显示截至6月的三个月平均月增岗位15万,此后该数字下修至9.6万,而在截至8月的三个月间进一步降至2.9万。

官员们不确定这些数字在多大程度上反映需求减弱,因为移民限制也可能减少可用劳动力数量。8月失业率微升至4.3%,而此前一年始终维持在4%-4.2%区间。

与此同时,近月通胀有所回升。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通胀关键指标从4月的2.6%(四年低点)升至7月的2.9%,而一年前该指标为2.7%——当时官员们以50基点的大幅降息开启了本轮降息周期。

“即使抛开政治因素,这也是个艰难而复杂的局面,”在央行任职40年、曾任美联储副主席的唐纳德·科恩(Donald Kohn)表示。他指出受关税影响的部分商品涨价可被视为“一次性因素”而忽略,但服务业通胀坚挺“更难忽视,这要求对降息速度保持谨慎”。

以上内容来自《华尔街日报》著名记者、素有“美联储传声筒”之称的Nick Timiraos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