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况下,投资者不会谈论“自己为对冲某类泡沫而买入的资产本身正形成泡沫”的风险,但黄金本轮异常暴涨,已开始让市场对这一贵金属的看涨前景展开尴尬讨论。
今年以来,金价累计涨幅已超55%:早春时节突破每盎司3000美元关口,本月初更是首次站上每盎司4000美元历史高位。
市场为金价暴涨列出诸多原因:美元走弱、科技股飙升(将整体市场风险集中到少数科技巨头身上)、各国央行增持黄金以实现外汇储备多元化(减少对美元依赖),以及关税与贸易争端持续引发的通胀风险回升。
各国央行的黄金购买量同样显著:仅中国自去年11月重启购金以来,就累计增持39.2吨。荷兰国际集团(ING)大宗商品策略师埃娃·曼西(Ewa Manthey)表示:“各国央行对黄金的青睐,一方面源于对‘美欧冻结俄罗斯资产后,本国海外资产或遭类似制裁’的担忧,另一方面也出于外汇储备策略调整。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各国央行购金速度翻倍。”
与此同时,黄金ETF正吸引数十亿美元新增资金:截至9月底的三个月内,黄金ETF持仓增量或已超100吨,是过去八年季度平均增量的三倍多。
法国兴业银行(Société Générale)由迈克·黑格(Mike Haigh)牵头的大宗商品研究团队认为,多重因素叠加下,未来数月金价或进一步上涨。
“金价突破每盎司5000美元的可能性正越来越大。”黑格在周一发布的报告中写道,其依据包括黄金ETF强劲资金流入,以及各国央行重启购金潮。
黑格还指出,黄金ETF资金流与法国兴业银行“美国不确定性指数”的上涨趋势一致——目前该指数数值,是去年特朗普大选获胜前五个月均值的三倍多。
“在我们的预测周期内,难以想象该指数会回归‘前特朗普时代’的常态,因此ETF资金流入是我们金价预测的关键因素。”黑格表示,他将每盎司5000美元的目标价设定在2026年底。
摩根士丹利财富管理公司首席投资官莉萨·沙利特(Lisa Shalett)则持不同观点,其看法部分与“各国政府如何挑战美元对全球资金流动的掌控”相关。
沙利特认为,在“数字货币、加密货币与稳定币或重塑外汇市场”的背景下,持有黄金“有助于提升各国法定货币及/或加密货币的抵押品价值”。
不过,黄金市场对历史繁荣周期的“复刻”,已引起美国银行分析师保罗·西亚纳(Paul Ciana)的警惕。他在上周发布的报告中警告:“金价往往在整数关口附近出现转向。”
西亚纳引用黄金长期牛市中的“中期回调”数据指出,短期金价或面临回调,幅度可能与“1970年代中期约40%的回调”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25%的回调”相似。
“当前黄金牛市已持续约10年,涨幅虽不及1970年代和2000年代的牛市,但持续时间已接近。”西亚纳写道,“这意味着,在每盎司4000美元这一整数阻力位附近需保持谨慎,未来触及每盎司5000美元时同样如此。”
黄金或许尚未形成泡沫:各国央行很难大规模抛售黄金;此外,印度等鼓励黄金进口的国家,也对投资者将黄金转移至海外设置了限制。
但历史数据显示,黄金并非只涨不跌:1970年代牛市结束后的20年间,金价累计下跌约60%;2008年和2015年,黄金也分别经历了熊市。
当然,今年金价涨势仍强劲,但当前金价上涨几乎与所有困扰金融市场的担忧挂钩——或许人们该追问:现在几乎被满足所有需求的黄金,究竟是最佳对冲工具,还是又一场押注价格上涨的高风险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