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西安事变-什么是西安事变它的和平解决有什么历史意义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大的政治事件,发生在1936年12月12日。

名词解释:

西安事变是指1936年12月12日,中国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主席蒋介石在西安被其部下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软禁的事件,这次事件的核心是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前夕的矛盾和合作问题。

相关知识科普:

1、背景:

- 1936年,中国正处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关键时刻,但两党之间存在着严重的矛盾。

- 蒋介石主张“攘外必先安内”,即先消灭**党,再对外抗日。

- 张学良和杨虎城则认为,应该先联合**党共同抗日,避免内战。

2、事件经过:

- 1936年12月12日凌晨,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临潼华清池将蒋介石软禁。

- 张、杨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否则将采取武力行动。

- 蒋介石在软禁期间,曾试图通过电报等方式寻求解救,但均未成功。

3、和平解决:

- 经过**等中共代表的多方努力,以及国内外舆论的压力,蒋介石最终同意联共抗日。

- 1936年12月25日,蒋介石被释放,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4、影响:

-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为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奠定了基础。

- 事变后,蒋介石对张学良和杨虎城进行了处罚,但国共两党的合作关系得以继续。

5、历史意义:

- 西安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转折点,它结束了国共两党之间的内战状态,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 事变也展示了中国**党在民族危亡时刻的担当和智慧,赢得了国内外广泛的赞誉。

西安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重要的历史篇章,它不仅改变了国共两党的关系,也对中国的抗日战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