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手握3,500亿美元“现金炮”背后:是等待机会,还是对美国失望?

如果把美国当作一只股票——代码“USA”——沃伦·巴菲特可能会喜欢这个产品,但不会喜欢它的管理层上周六,在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巴菲特对着3万名出席伯克希尔·哈撒韦年会的股东发表讲话——并宣布由他钦点的接班人格雷格·阿贝尔将在今年年底出任伯克希尔CEO

在发言中,巴菲特仍展现了那种冷静、有条理的分析风格,正是这种风格将一个年轻的赛马分析者变成了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者。他冷静地解释了伯克希尔持有创纪录的现金储备——最近接近3500亿美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飞行员提到一点轻微颠簸时顺手系上降落伞那样自然。

也许现在是时候少听一些巴菲特令人安心的温和言语,开始认真观察伯克希尔究竟打算把这堆现金投向哪里。可笑容背后,隐藏着资本主义最顶级的掠食者——而当巴菲特最终出手时,那些目瞪口呆的投资者会惊讶地发现:他其实一直在悄悄盘旋等待。

现在的巴菲特,在这个市场上还没看到他想要的东西,于是他选择耐心等待。但在这激进姿态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一种简单而持久的理念:像企业主那样投资——买入你能理解、具备深厚护城河的企业,交给值得你信任的人管理,并以合理、具有安全边际的价格买入,好让你能安心入睡。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和复利去完成。

现在,我们不妨将巴菲特那套分析法,完整地套用到美国这家公司——股票代码“USA”——就好像这个国家刚在纽交所上市一样。

乍一看,巴菲特可能会觉得自己在旧货市场捡到了独角兽——状态极佳,磨损极少,标价极低。美国的基本面,几乎是所有投资者梦寐以求的。巴菲特本人在周六就这样形容美国:一个源源不断的收入流、资本流、人才机器,世所罕见。

翻译过来就是:美国是苹果、谷歌、亚马逊的混合体,再配上一份薯条。

但随后巴菲特望向华盛顿特区,看到的却是财政领导层的糟糕表现——甚至让安然(Enron)高管看起来都像负责任的好市民。

换句话说:总得有人为这些账单买单。

巴菲特深知政治运作的混乱与丑陋。他的父亲曾任国会议员四届,在少年时期就把他带去华盛顿现场围观民主制度的肮脏一面

靠印钞来回避财政责任,就像是用手榴弹修发动机——虽然能瞬间消音,但也让你彻底抛锚。

巴菲特形容美国的财政状况为存在7%的赤字,而可持续的可能是3%”,也就是说,大家最好系好安全带。他说道:这是个我不想干但必须有人干的工作,而国会似乎根本干不好。

利息支出正在以比税收增长更快的速度吞噬财政收入。债务激增,就像大学新生刷爆信用卡一样。巴菲特直言不讳:我们正在做一件不可持续的事情,而且很可能失控

然后,他借用经济学家赫伯特·斯坦的一句至理名言作结:如果一件事无法永远持续,那它终将结束。

让巴菲特夜不能寐的是政府财务万用解法的惊人简单:直接印钞票。是不是太轻松了?

巴菲特在周六直言不讳地警告说:我们这个国家总会有很多问题,但这个是我们自己造成的……如果你想找一种最糟糕的搞砸方式,那就牵扯到货币。

用手榴弹修车的比喻再次出现:表面上解决了问题,实则毁了整台机器。

美国经济就像一辆调校精准、专为夺冠打造的赛车。美元是它的发动机,几代人精心雕琢而成。财政失序就像往这部精密机器里倒进汽油兑水——最后还是会熄火,停在终点线前。

巴菲特的理念——无论是评估蓝筹股、纯种赛马,还是整个国家——始终离不开三个词:基本面纪律、冷酷现实主义和圣人般的耐心。

而最能体现这一理念的,莫过于他对汽车保险公司Geico的终身热爱——这不只是一段投资故事,更是一本指引美国未来经济发展的路线图。

Geico不仅是伯克希尔资产负债表上的一项投资,它更像是那个曾经错过但最终娶到的姑娘

故事始于1951年,当时年仅21岁的巴菲特在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师从传奇投资人本杰明·格雷厄姆。他得知格雷厄姆是Geico董事会主席后,立刻搭火车前往华盛顿一探究竟。那是个周六,办公室关门了。但巴菲特表现出后来成就亿万身家的那股韧劲,哄过看门人后,找到了公司高管并了解了Geico的运作逻辑。

巴菲特立刻被征服。他清仓了几乎所有持仓——这决定在教授眼中大概是疯了”——将自己75%的净资产投进了Geico。随后,他发表了一篇题为《我最看好的证券》的分析报告,里面写下了此后他一生信奉的投资原则。

几十年后,在1970年代Geico濒临破产时,巴菲特出手相救,并逐步买入股份,直至1996年伯克希尔全资拥有Geico。这家公司成为巴菲特对美国经济信念的终极象征——只要管理得当,美国经济就不会失败。

Geico的故事,就是美国需要照着做的:更新技术、精简官僚、优化员工结构,并展现财政纪律。

上周六,伯克希尔保险业务副董事长阿吉特·贾恩(Ajit Jain)在年会上详述了Geico如何在纪律下完成转型——这正是美国现在迫切需要的路线:改革官僚体系、推进技术现代化、精简员工,并展现真正的财政自律

贾恩解释,五年前,Geico远程信息处理技术(即用来监控车主驾驶行为的技术)方面处于行业垫底。相比之下,对手如Progressive遥遥领先,让Geico看起来还停留在VCR时代。

Geico没有沮丧。他们迅速升级技术、重建系统、将员工从5万人减至3万人,每年节省约20亿美元成本。贾恩自豪地宣布:今天我们的远程信息处理技术已经不输任何人。

Geico现在也在为下一场技术革命——人工智能——做好准备。虽然竞争对手们疯抢AI赛道,但Geico保持审慎,以贾恩所称的战备状态姿态伺机而动,避免付出昂贵学费。

这一系列改革带来了惊人回报。Geico如今持续创造创纪录的利润——强劲到连贾恩都坦言:我从没想过自己有生之年能看到这样的结果。

当然,巴菲特做空美国,几乎就像圣诞老人做空圣诞节一样荒唐。但他那3500亿的现金储备,说明他现在也没在囤什么美国黎明贴纸。

此刻的巴菲特,像一只蹲守水边的鳄鱼,稳居经济食物链顶端,可以等上好几年——只要财政水牛自己踉跄靠近。他明白表示:偶尔——但一定会再发生……也许是下周,也许是五年后——市场会向我们砸来许多我们会非常高兴能有现金去买的好东西。

巴菲特或许不会明目张胆地做空美国,但他确实在押注美国政客会继续犯蠢——这比投资国债还安全。持续贬值美元,早晚我们会把中国如何建立真正的货币、羞辱美国的说明书亲手奉上。

Geico的教训对美国人来说再清晰不过:现在做出艰难决定,否则终有一天,这辆华丽的经济科尔维特会哐当一声熄火,留下一众美国人在路边挥手——看着中国飞驰而过,还不忘按一下喇叭,发出讽刺的鸣响。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