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信号?欧洲最大港口备战与俄潜在冲突!

AI播客:换个方式听新闻 下载mp3

音频由扣子空间生成

欧洲最大港口鹿特丹港正为与俄罗斯的潜在冲突做准备,包括预留军事补给运输船只的泊位,以及规划战争爆发时的货物转运路线。鹿特丹港务局首席执行官布德维因·西芒斯(Boudewijn Siemons)表示,该港正与邻国安特卫普港协调,研究在英美加的车辆和补给抵达时如何应对。

“并非每个码头都适合处理军事货物,”他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说,“如果需要运输大量军事物资,我们会考虑由安特卫普港或其他港口分担部分运力,反之亦然。我们越来越不把对方视为竞争对手——当然,该竞争时会竞争,但能合作时就会合作。”

欧盟推出巨额重整军备计划,北约秘书长警告俄罗斯或于2030年前攻击盟国

鹿特丹港的举措是全欧备战计划的一部分。为响应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要求、提升国防自给能力,并威慑俄罗斯,欧盟正制定一项高达8000亿欧元的重整军备计划。

荷兰与其他北约盟国承诺将国防开支提升至GDP的5%。今年5月,荷兰国防部宣布,应北约要求,鹿特丹港需提供可同时处理多艘军事补给舰的空间。

西芒斯称,通常会有1艘或多艘船在码头停靠数周,一年约4-5次(具体位置可能变动),且鹿特丹的集装箱码头是该港唯一能安全实现弹药船对船转运的区域。此外,该区域每年还将举行数次两栖军事演习。

鹿特丹港此前曾处理过军备运输(2003年海湾战争期间运输量激增),但即便是冷战高峰期,该港也未设专门的军事码头。而安特卫普港则常年接收驻欧美军的补给。

北约秘书长马克·吕特(Mark Rutte)6月曾警告盟国,俄罗斯可能在2030年前攻击某个北约成员国。

鹿特丹港沿荷兰默兹河绵延42公里,年货运量约4.36亿吨,每年接收2.8万艘海船和9.1万艘来自德国及欧洲腹地的内河船。欧盟对俄制裁实施后,该港贸易量下降约8%,主要受石油运输减少影响。

从疫情与俄乌冲突吸取教训:欧洲强化供应链韧性与战略储备

西芒斯表示,鹿特丹港与安特卫普港还在合作提升欧洲的自给能力:“我们的团队在多个议题上合作日益紧密,包括供应链韧性。”

新冠疫情期间,欧洲国家为争夺防护装备和药品陷入混乱,暴露出对中国、印度等少数供应商的依赖;而俄乌冲突爆发后石油供应骤减,更是又一教训。

西芒斯呼吁欧洲国家像储备石油那样,增加关键物资的储备。1973年石油危机(阿拉伯国家为向西方施压而削减产量)后,欧盟规定成员国需维持90天的战略石油储备。

他说,“我们应该对铜、锂、石墨等关键原材料采取同样的储备措施,石油有储备,天然气还没有(尽管欧洲有部分气田可补充),但我们应该着眼更广泛的战略韧性,包括药品储备——在哪里储备、社会韧性如何?随着世界愈发动荡,这一点越来越重要。”

他认为,港口周边拥有完善的分销网络,适合储备物资。荷兰的部分战略石油储备就位于鹿特丹。欧盟定于周二公布一项“储备战略”,涵盖医疗物资、关键原材料、能源设备、避难所物资,可能还包括食品和水。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