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推高通胀的首个明确信号来了?华尔街却并不担心

AI播客:换个方式听新闻 下载mp3

音频由扣子空间生成

特朗普贸易战引发的通胀究竟在哪?目前几乎没有证据显示其到来,但许多经济学家称,通胀很快就会显现,或许最快就在本周。

作为美国两大通胀指标之一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预计将在6月录得自特朗普将关税提至数十年最高水平以来的最大涨幅。

市场预测,6月整体消费者价格将环比上涨0.3%,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通胀率也将上涨0.3%。核心通胀率更受美联储关注,因其能更好地预测未来通胀趋势。若预测准确,美国CPI同比增速将进一步偏离美联储2%的目标,向3%逼近。

更重要的是,6月如此显著的物价上涨,将是美国加征关税推高通胀的首个真正信号——这也将让美联储7月意外降息的可能性彻底落空。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Jerome Powell)上月就曾对国会表示,“我们应该会在夏季看到这种影响(指通胀),在6月和7月的数据中。”

为何与关税相关的通胀迟迟未现?经济学家给出了多个解释:

1、关税调整缓冲:白宫取消或降低了多项关税,缓解了部分潜在涨价压力。

2、企业提前囤货:企业在关税生效前囤积了大量关键进口商品,在库存耗尽前能维持价格稳定。

3、部分领域通缩对冲:经济其他领域出现通缩趋势。例如,原油价格自1月以来下跌14%,抑制了美国整体通胀;房租和房价涨幅降至疫情前最低水平——作为多数美国人最大支出项,住房成本放缓也让通胀显得温和。

这并非说意味着目前没有出现与关税相关的任何通胀迹象,比如工具、家具和新车等商品的价格。过去12个月,商品价格上涨0.3%。这听起来不多,但在特朗普2月下令加征新关税前,商品价格已连续一年多下跌。

根据经济学家的预测,随着关税实施一段时间,商品价格将继续上涨,给通胀带来更大上行压力。涨幅多大、持续多久存在激烈争议,但越来越多的观点认为,价格涨幅不会太大,持续时间也不会太长。

部分企业为抵消关税成本选择涨价,但另一些企业为避免流失客户或市场份额,选择维持低价。

而消费者在经历40年来最严重的通胀后,对涨价的抵抗情绪极强。

结果就是:通胀几乎没涨。

关税对物价的温和影响已被注意到。华尔街经济学家下调了通胀预测,不再认为其会产生长期影响。

以富国银行(Wells Fargo)为例:该行经济学家预计,年底核心CPI年率将从当前的2.8%升至3.3%,但到2026年将回落至加税前的低水平。

“关税对价格的影响是暂时性的调整,”富国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山姆·布拉德(Sam Bullard)称。

其他经济学家也认同这一观点。“任何通胀压力都应集中在商品领域,且持续时间较短,”花旗集团分析师在给客户的报告中写道。

美联储面临的挑战是,判断关税引发的通胀波动或飙升会持续多久。多数美联储高层认为,这种上涨不会持续太久。而如果他们认为经济需要刺激,就可能会忽略短期的通胀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经济或许确实需要刺激。

最明显的预警信号来自劳动力市场:6月私营部门新增就业人数为去年秋季以来最少,且几乎所有新增岗位都集中在医疗行业。每周领取失业金的人数也升至四年高位,表明失业者找工作的时间大幅延长。

富国银行的布拉德称,只要通胀没有大幅上涨,劳动力市场的疲软可能促使美联储在9月降息。华尔街投资者似乎也认同这一观点。

“关键还是看劳动力市场,”他说。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