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播客:换个方式听新闻 下载mp3
上周三当全球市场因特朗普可能解雇鲍威尔的消息而震颤时,花旗研究(Citrini Research)的詹姆斯·范吉伦(James van Geelen)立即向他约5万名客户发送了“宏观交易”警报。其中包含一个简明建议:买入两年期美国国债,同时抛售十年期美国国债。
其逻辑在于:新任美联储主席更可能顺从特朗普的降息诉求,这将压低短期收益率。而宽松货币政策叠加央行独立性受损的预期,可能进一步加剧通胀担忧,从而推高长期债券收益率。这正是鲍威尔相关新闻爆出后几分钟内市场的真实反应——甚至更为剧烈。
华尔街称范吉伦的策略为“鲍威尔对冲”。与华尔街内外众多同行一样,范吉伦正在认真对待这个曾经不可想象的威胁,这意味着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即便在特朗普淡化立即撤换鲍威尔的计划后,上周三的膝跳反应式波动有所逆转,范吉伦仍坚持其建议。其他机构也持相同立场。
“我们过去始终认为解雇美联储主席毫无依据,美联储本应免受政治干预,”加拿大皇家银行全球资产管理公司旗下BlueBay固定收益部门首席投资官马克·道丁(Mark Dowding)表示,“但现在明显感觉到,这种认知正在改变。”
对包括道丁以及Allspring全球投资公司、景顺集团等机构同僚在内的众多投资者而言,完美的“鲍威尔对冲”与他们当前持仓策略不谋而合——从看空美元押注到所谓的“收益率曲线陡峭化交易”(通过押注短期与长期收益率利差扩大获利)。
他们表示,这些交易背后有坚实的经济与财政逻辑支撑:无论是预期的美国经济增长放缓,还是不断膨胀的债务与赤字现实。对鲍威尔的威胁只是锦上添花。
近期针对美联储主席的攻击持续升级,特朗普及其盟友借美联储华盛顿总部装修成本增加为由,在过去数周加强了对鲍威尔的审查。鲍威尔则坚持认为,若非特朗普的关税战模糊了经济与通胀前景,美联储今年本应已经降息。
包括范吉伦在内的大多数华尔街人士预计,特朗普很难在没有法律争议的情况下以“正当理由”解雇鲍威尔。博彩平台Polymarket交易员认为鲍威尔2025年离职的概率为22%,较前一周18%有所上升。最新《市场脉搏》(Markets Pulse)调查中,多数受访者预计鲍威尔将留任至明年5月任期结束。
“现在解雇鲍威尔的益处有限,”Allspring高级投资组合经理诺亚·怀斯(Noah Wise)表示。
投资者在上周三短暂见识了这种情况可能引发的市场反应。在“特朗普可能撤换鲍威尔”的新闻标题与特朗普随后否认之间不足一小时的时间窗口内,美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跃升0.11个百分点,其与5年期国债利差扩大至2021年以来最高水平。美元兑欧元汇率下跌超1%,股市应声下挫。
对美国银行的美国利率策略师梅根·斯威伯(Meghan Swiber)而言,收益率曲线陡峭化交易对鲍威尔遭罢免的对冲效果有限,因为财政部可能通过限制长期债券发行来抑制长期收益率上升。下一季度再融资公告定于7月30日发布。
斯威伯转而建议押注盈亏平衡利率(普通美国国债与通胀挂钩债券的收益率差)上升。她表示,这是应对美联储转向鸽派推高消费者价格潜在风险的“更纯粹”对冲工具。反映投资者通胀预期的10年期盈亏平衡利率上周已上升0.03个百分点至2.42%,接近2月以来最高水平。
“我们看到通胀市场正在为美联储独立性风险定价,”斯威伯表示,“最终,当你在失业率低位、通胀远未达美联储目标的环境下向美联储施压时,市场交易行为自然会反映出对通胀前景更持久的上升风险预期。”
被视为下任美联储主席候选人之一的美联储理事沃勒上周五暗示,如果同事们在7月下旬政策会议上投票决定维持利率不变,他将持异议,主张通过降息支持就业市场。
最新《市场脉搏》调查中,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沃勒是接替鲍威尔的首选,财政部长贝森特紧随其后。
部分投资者认为鲍威尔风险只是多重潜在危机的交汇点之一。
“最糟糕的情形是:美联储丧失独立性、关税引发严重通胀、中期选举前财政政策转向更强刺激——这些同时发生,”哥伦比亚Threadneedle投资公司全球利率策略师艾德·阿尔-侯赛因(Ed Al-Hussainy)表示。他正运用期权工具押注利率波动率将从近三年低点回升。
彭博宏观策略师爱德华·哈里森(Edward Harrison) 表示,“如果FOMC真的采纳沃勒的建议,在市场通胀预期指标上升的背景下,长期收益率更可能走高。去年美联储首次降息后,长期收益率仅在美联储停止降息时才止升。若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但出现一两位成员异议,这种不确定性可能进一步推高期限溢价,最终仍将抬升长期利率。讽刺的是,这些结果会令美联储面临特朗普更大的降息压力。”
对花旗研究的范吉伦而言,其最新建议并非全新创意。早在2024年3月,他就建议客户进行收益率曲线陡峭化交易,押注特朗普赢得大选。当时他已预见特朗普可能解雇鲍威尔并任命更倾向降息的美联储主席。“这听起来荒诞,但完全可能,”他在当时的研究报告中写道。
在通过该交易获利数月后,范吉伦曾因持仓成本过高选择平仓。但现在,这个策略似乎又值得一试。“你必须精准选择认为局势会加速的时机,”范吉伦说,“现在正是这样的时刻。”